欢迎来到北京智德创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网站!
咨询热线

18610247365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电压击穿试验仪  >  电气介电强度试验仪  >  漆包线电压击穿|耐电压电气强度测试仪

漆包线电压击穿|耐电压电气强度测试仪

简要描述:漆包线电压击穿|耐电压电气强度测试仪可实时绘制试验曲线,显示试验数据,判断准确,并可保存,分析,打印试验数据。并且能够自动判别试样击穿并采集击穿电压数据及泄露电流,同时能够在击穿的瞬间电压迅速降低自动归零。软件系统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由电脑控制,数据采集方式通过光电隔离,有效解决试验过程中的抗干扰问题,软件操作使用方便,能够实时显示动态曲线,同时升压速率无级可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升

  • 更新时间:2023-03-06
  • 浏览次数: 255

详细介绍

漆包线电压击穿|耐电压电气强度测试仪

Ø  概述

漆包线电压击穿|耐电压电气强度测试仪采用触摸屏或计算机控制,是通过给材料持续施加电压测试固体绝缘材料的介电强度、击穿强度、电气强度、耐压强度、击穿电压、试验电流、击穿电流的材料耐高压绝缘性能的试验设备,也可在不同温度不同环境下测试。可实时查看试验曲线,试验后生成各种文档保存或打印试验报告。ZJC系列机型是新升级的落地式机型,占地空间小,外表美观。北京智德创新检测仪器试验空间采用全封闭并有多项安全保护措施,已达到零安全隐患。是替代进口设备的产品。产地北京房山。

Ø  制造和检验标准

1GB1408.1-200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2GB1408.2-200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2部分:对应用直流电压试验的附加要求》

3GB/T1695-2005《硫化橡胶工频击穿电压强度和耐电压的测定方法》

4ASTM D149《固体电绝缘材料工业电源频率下的介电击穿电压和介电强度的试验方法》

Ø  应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如电线套管、树脂和胶、浸渍纤维制品、云母及其制品、塑料、薄膜复合制品、陶瓷和玻璃等介质在工频电压或直流电压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时间的测试;该仪器采用计算机控制,可对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采集、处理,并可存取、显示、打印。

Ø  主要技术指标

¬  1、设备输入电压:交流 100KV (普通试验室电源均可兼容)

¬  2、试验电压方式:交流 0--100 KV ;直流 0--100 KV

¬  3、电器容量:10KVA;

¬  4、试验方法:0-100KV全量程可调;

¬  5、击穿及耐压试验升压速率:10V/S-5KV/S

¬  6、试验方式: 交/直流试验:1、匀速升压  2、阶梯升压  3、耐压试验

¬  7、过电流保护装置应有足够灵敏度以保证试样击穿时在0.1S内切断电源。

¬  8、漏电电流选择:1100 mA可由计算机软件自由进行设定。

¬  9、本仪器采用先进的无触点原件匀速调压方式,淘汰同类产品中机械传动升压方式。

¬  10、支持短时间内短路试验要求。(其它同类产品无此功能)

¬  11、一次试验可以同时做5个试样。(同类产品一次试验只能做一个试样)

¬  12、电压测量误差:≤ 2

¬  13、试验电压连续可调:0-100 KV

¬  14、耐压时间设定: 0-6小时(可通过软件连续设定)

¬  15、九级安全防护措施: 

¬  (1) 超压保护

¬  (2)试验过流保护 

¬  (3)试验短路保护

¬  (4)安全门开启保护

¬  (5)软件误操作保护

¬  (6)零电压复位保护

¬  (7)试验结束放电保护

¬  (8)独立保护接地

¬  (9)试验完成后电磁放电

Ø  安全说明:

1、试验在试验箱中进行,试验箱门打开时电源加不到高压变压器输入端,即高压侧无电压。100KV测试设备高压电极距离试验箱壁的0近距离大于270mm50KV测试设备高压电极距离试验箱壁的0近距离大于250mm,试验时即使人接触箱壁也不会有危险。

2、设备要安装单独的保护地线。接保护地线,主要是减少试样击穿时对周围产生的较强的电磁干扰。也可避免控制计算机失控。

3、该试验设备的电路设有多项保护措施,主要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直流试验放电报警,电磁放电等。

4、直流试验放电报警功能:在设备做完直流试验时,当开启试验门时设备会自动报警,直至使用设备上的放电装置放电后报警会自动取消.(注:因为直流试验后不放电会危险到人安全,不能直接拿取电极,起到提醒使用人员放电以免造成伤害)

5、试验放电装置,电磁铁自动放电放置。

计算机系统及软件包

    1、试验过程中可动态绘制出试验曲线,试验的曲线可以多种颜色叠加对比,局部放大,曲线上任意一段可进行区域放大分析;

    2、可对试验数据进行编辑修改,灵活适用;

    3、试验条件及测试结果等数据可自动存储;

    4、试验报告格式灵活可变,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5、可对一组试验中曲线数据的有效与否进行人为选定;

    6、试验结果数据可导入EXECL,WORD文档编辑;

    7、软件设备人员管理功能,试验人员可设置自己的试验项目和试验参数,设置自己的试验内容后别人无法进入程序;

    8、过电流保护装置有足够的灵敏度,能够保证试样击穿时在0.1S内切断电源;

 9、仪器运行的持久性: 仪器可连续运行使用,不需为保护仪器而定期停机。

Ø  主要配置清单

序号

名称

配置

1

试验主机

一台

2

控制装置

一套

3

试验电极

二套(三只)

4

试验油箱

二只

5

放电系统

一套

6

控制系统

一套

7

数据采集系统

一套

8

试验软件

一套

Ø  实验方法
1、两种试验方式介绍:
试验方式的选择在系统设置中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交流试验时,需要插入硅堆短路杆。直流试验时需要将硅堆短路杆拔出,以免影响实验系数,并且直流试验结束必须进行放电操作,以免残留余电对实验人员造成危险,放电过程如放电棒来回摆动,放电过程中警报灯闪烁,蜂鸣器报警,需等待蜂鸣器停止报警,警报灯不再闪烁,方可打开试验箱门。
2
、三种试验方法介绍:
连续升压:连续升压又分为快速升压和慢速升压两种,其中快速升压为试样电压从零开始以选择的升压速率匀速升压,直到试样击穿为止,击穿电压为击穿瞬间的电压值。慢速升压为试样电压从零升压到达初始电压,到达初始电压后以选定的升压速率升压直到试样击穿,击穿电压为击穿瞬间的电压值。
逐级升压:试样电压从零快速升压到达初始电压,北京智德创新检测仪器到达初始电压后以梯度保持时间为时间长度,稳定电压,梯度时间结束后继续以选定的升压速率升压,达到下一个梯度电压值再稳定电压,如此过程直到试样击穿。对于击穿电压的确定分为两种情况,可在试样设置中选择采样方式。
瞬时升压:试样电压直接到达初始电压,保持该电压设定时间直到试样击穿,击穿电压为击穿瞬间的电压值。

Ø  测试原理

638134477452303188738.png

1、击穿、 耐压试验就是对被试品施加一定的电压,并保持一定时间,以考虑被试品绝缘承受各种电压的性能。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试验、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以及介质损失角测量试验等虽然能发现很多绝缘缺陷,但因其试验电压低于被试品的工作电压,往往对一些绝缘缺陷还不能及时发现,为了进一步暴露设备缺陷,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和确保是否能投入运行,有必要进行交流击穿及耐压试验。

2、它是鉴定电气设备绝缘强度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它对于判断电器设备能否投入运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交流耐压试验的电压、波形、频率和在被试品绝缘内部电压的分布均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因此,交直流击穿、耐压试验能有效地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的较危险的集中性缺陷。试验电压越高,发现绝缘缺陷的有效性越高。

Ø  整机组成

升压部件: 由调压器和高压变压器组成 0~20KV 的升压部分。

驱动部件: 由步进电机均匀调节调压器使加给高压变压器的电压变化。

检测部件: 由电压、电流传感器采集数据传输处理后,发送上位机

计算机软件:通过智能电路把由检测设备采集的测控信号传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采集的信息控制设备运行并处理试验结果。

试验电极:根据国家标准(1408.1-2016)随设备提供标准二个电极,规格为:Ф25mm×25mm 两个; Ф75mm×25mm 一个(可根据用户要求另配试验电极)

638133609471953836673.png

Ø  交直流试验的切换

(1) 电气、介电强度试验机器高压输出为交流电压。直流的获得方式为在原回路中串入高压硅堆,使测试回路为脉动 的直流电压。实现的过程为,硅堆已经在高压变压器的高压绝缘塔中,平时用一个短路杆把高压硅堆短接。 需要直流试验时,取出短路杆,使高压硅堆接入测试电路中,这时回路的电压为脉动的直流电压。

(2) 试验的交直流电压切换,主要取决于高压绝缘塔中的短路杆是否取出。当取出短路杆时,高压 均压球上的电压为直流电压,插入短路杆时,高压均压球上的电压为交流电压。短路杆的取出、插入参看 左侧的示意图。

(3) 在直流试验时,计算机也要选择直流状态,否则测的结果是不正确的。简单的说,交流电压与 直流电压有根号2倍的关系。

638133609739152465582.png

产品咨询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扫一扫访问手机站扫一扫访问手机站
访问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