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电压击穿试验仪 > 交直流介电强度测试仪 > 电线电缆电压击穿/交直流介电强度试验仪
相关文章
Related Articles详细介绍
电线电缆电压击穿/交直流介电强度试验仪(计算机控制)
1、击穿电压基本概念
1.击穿电压
用连续均匀升压的方式对试样施加电压,使试样发生击穿时的电压值。或已逐渐升压的方法进行试验,试样承受住最高电压,即在该电压水平下,整个时间内试样不发生击穿。
2.介电强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击穿电压与施加电压的两电极之间距离的商,单位是KV/mm或者是MV/m.
E=V/d
式中:E——介电强度,KV/mm
V击穿——击穿电压,KV
d——试样厚度,mm
2、基本原理
介电强度测试采用连续升压或逐级升压方式升高电压。记取试样被击穿时电压值。如测试耐电压值,则当升压达到规定电压时停止升压,使电压值恒定在规定值,测试达到规定时间不被击穿的电压值。
3、测试设备:
1.介电强度测试仪:
实验主机 控制装置 电极及试验测控分析处理测试软件等组成,工作原理请看书194页:其外形为:
插入图片
1)高压变压器 次级额定电流不小于0.03~0.1A,保证在介质被击穿瞬间不被烧坏。
2)调压变压器 本身损耗小,不发生波形畸变,能均匀的调节电压,其容量与试验变压器容量相同。
3)保护电路
4)电压测量仪器
2.测试电极
a .电极要求表面保持光滑,清洁,无伤痕,污垢等,常见的电极有黄铜及不锈钢,退火铝箔 弹性金属片 导电粉末。
b.电极的规格尺寸应与测试试样配对。
板状试样电极D=25mm H=25 mm r=3mm
管状试样电极L=25mm L=75mm
4、试验方法:
1.试样制备与处理
a.根据测试产品规格及测试要求,采用模塑成型或机械加工方法制备试样。与电极接触的试样两表面要平行,并且应尽可能平整光滑,试样厚度一般不小于3mm.
b.对于垂直材料表面的实验,要求试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防止试样过程中发生闪络
c.试样预处理应遵循测试材料的产品规定进行。
2.实验条件
1)常态实验环境条件: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
2)热态实验或潮湿环境实验条件由产品标准予以规定。
3)实验媒介:介电强度试验应尽量在接近测试材料的实际使用环境的媒质中进行,同时应避免测试中发生闪络。
如果要求在高温下进行试验时,可在任何设计合理的烘箱或热的油浴中进行。
3.实验步骤:
1)根据要求选择试样,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2)调节环境的温湿温度并选好试验媒介。
3)测量试样厚度。
4)试样经测厚和预处理后,再用绸布蘸上对材料无任何作用的溶剂擦净表面,装入仪器内两极之间,保持良好接触,开始实验。
5)测试介电强度。
5、实验结果与报告
1)击穿的判断 在击穿时,回路的电流增加和试样两端电压下降,使断路器跳开或开熔丝烧断。
2)介电强度计算
3)实验报告 包括材料型号,名称和规格,制造厂名称;试样形状,尺寸,数量和处理条件;电极形式和尺寸;实验环境温度及湿度;测试仪器和外施电压;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
6、影响因素与讨论
(一)试样的厚度
a.随试样厚度增加,介电强度减小。
在击穿中,既有电击穿,也有热击穿。
b.从热击穿理论来讲
试样厚度增加,散热条件变坏,促使单位厚度的击穿电压降低。
c.从电击穿理论讲
当试样较薄时,电子加速时间相应地减小,电子不易从电极上逸出,其介电强度也相应增加。
(二)升压速度
以电击穿为主的试样,升压速度的影响不大
以热击穿为主的试样,随升压速度提高而增大.
(三)电极倒角r
电极与试样接触平面边缘形成的半径r的角称为倒角。
当电极面积变化不大时,介电强度变化不大,
当电极变成半圆球状(r很大),介电强度变化较大。
边缘效应,靠边缘处场强非常大的现象。
由于边缘效应,电极边缘间的介质容易已被击穿。
而边缘处场强的大小与倒角r有关系,
一般r小,场强变大,所以,标准方法中规定r=2.5mm。
(四)试验环境
多数材料在低温下,介电强度与温度无关,
当温度升高至某个高度,介电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湿度增加,介电强度也下降。
水分进入试样,电导变大之故。
(五)试样加工
不良的加工方法会在材料中形成缺陷,
例如弱的熔接缝、气泡流线和杂质颗粒,都会使介电强度降低30~60%,降低程度随缺陷的严重程度而异。
电线电缆电压击穿/交直流介电强度试验仪介电强度的测试:
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是绝缘体,但是随着施加电压的升高,性能会逐渐下降。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变成局部导电,此时称为材料的击穿。
定义:介电强度:试样击穿时,单位厚度承受的击穿电压值,单位为kv/mm或Mv/m。有时也称为电气强度或击穿强度。通常介电强度越高,材料的绝缘质量越好:Eb=Ub/h.
Eb表征了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是高聚物绝缘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聚合物绝缘材料的 Eb 一般为107V/cm左右。
耐电压: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对试验施加规定的电压及时间,试样不被击穿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
塑料的电击穿机理:
问题复杂---介电击穿机理可分为本征击穿(电击穿)、热击穿、化学击穿、放电击穿等,往往是多种机理综合发生。通常把不随温度变化的击穿称为电击穿,把随温度变化的击穿称为热击穿。
热击穿:外部表现是介电强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与电压作用的长短有关;与电场畸变及周围介质的电性能关系不大;击穿点多发生在电极内部。
介质在电场中产生的热量大于它能散发的热量.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升高导致其电阻下降,流经试样电流增大.产生的热量更多,如此循环不已,致使介质转变为另一种聚集态,失去耐电压能力,材料被破坏。
电击穿:特点是介电强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电作用时间对结果无影响;与周围介质的电性能有关;击穿点常常出现在电极边缘其至电极以外。
在固体介质中,总有一些自由电子存在,它们在外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撞击中性原子,致使原子电离,在这种作用继续下造成材料击穿.
一般来说,工作温度高散热条件差,介质电导及损耗大的材料.发生热击穿的几率高。
介电强度实验采用的基本装置是一个可调变压器和一对电极。试验中使用的试样厚度为1.59mm.实验方法有两种 (参见GB/T1408-2016 ):短时法,将电压以平均速度率逐渐增加到材料发生介电破坏;低速升压法,是将预测击穿电压值的一半作为起始电压,然后以均匀速度率增加电压直到发生击穿。
介电强度测试的影响因素:电压波形及电压作用时间影响
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为QF介质散发出去的热量为Qs,当QF略大时就产生热不平衡,进而介质温度升高,最后发生击穿。因此, 可根据极限条件QF=QS来求得热击穿电压VB:
当电压频率增加时值要下降,当波形失真大时,—般都会有高次谐波出现,这样会使VB降低,因此必须限制这个量。
作用时间的影响:多因热量积累而使击穿电压值随电压作用时间增加而下降.
处于热击穿形式的试样,基本上随升压速度的提高击穿强度也增大。因此,一般规定试样击穿电压低于20kv时升压速度为1.0kv/s;大于或等于20kv时升压速度为2.0kv/s。
温度的影响:试样厚度对介电强度的影响 湿度影响:因水分浸入材料而导致其电阻降低,必然降低击穿电压VB值。如有机硅玻璃布板。常态下E=18kv/mm,受潮后E=12kV/mm。
电极倒角的影响:电极边缘处电场强度远远高于内部,但边缘效应极难消除。为避免电极边缘成一直角,需采用一定倒角r 。国家标准中规定r=2.50mm。
媒质电性能影响:
高压击穿试验往往把样品放在一定媒质(如变压器油)中.其目的为缩小试样尺寸防止飞弧。但媒质本身的电性能对属于电击穿为主的材料有明显影响,而以热击穿为主的材料影响极小.故标准中对要求油的击穿电压 VB>=25kv/2.5mm.
Pvc电缆料及酚醛模塑料击穿点在电极边缘,当油脏时在试样边缘处有很明显的集聚物的痕迹,而在净油中没有。
对于酚醛层压板击穿点在电极内部,以热击穿为主。油的性能对该材料没什么影响
产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