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Related Articles详细介绍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介电强度试验机介电强度
一、基本概念:
1、电击穿:
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是绝缘体,但随着施加电压的升高,性能会逐渐下降。当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变成局部导电,此时称材料被击穿。
2、介电强度(击穿强度):
指造成聚合物材料介电破坏时所需的最大电压,一般以单位厚度的试样被击穿时的电压数表示。
E=V/d
式中:E——介电强度,KV/mm
V击穿——击穿电压,KV
d——试样厚度,mm
二、基本原理:
通常介电强度越高,材料的绝缘质量越好。
塑料击穿的主要表现:
绝缘性能破坏,击穿点上产生电弧,材料穿孔熔化、变焦、烧毁等。
固体介质中,总有一些自由电子存在,在外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撞击中性原子,致使原子电离,最终造成材料击穿。
高分子的击穿通常与温度有关:
当低于某一温度时,界电强度与温度无关——电击穿
高于这一温度时,随温度升高而界电强度降低。
高分子材料在发生电击穿时,常伴随有热击穿。
热击穿,介电强度随温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塑料击穿的特点:
塑料材料的击穿过程,通常伴随着热击穿与电击穿,很难说界定是某种击穿。
一般来说,工作温度高,散热条件差,介质电导及损耗大的材料,发生热击穿的几率高。
热击穿的原理:
塑料介质在电场中发生的热量大于它能散发的热量,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温度升高导致其电阻下降,流经试样电流增大,产生的热量更多,如此循环不已,致使介质转变为另一种聚集态,失去了耐电压能力、材料被破坏。
热击穿的外部表现:
介电强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
热击穿与电压作用的长短有关;
与电场畸变及周围介质的电性能关系不大;
击穿点多发生在电极内部。
三、试验方法:
短时法 (连续均匀升压)
施加于试样的电压从零开始,以均匀速率逐渐增加到材料发生介电破坏。
低速升压法 (逐级升压)
将预测击穿电压值的一半作为起始电压,然后以均匀速率增加电压直到发生击穿。
每级升压值大约为V击穿的5~10%。测试的试样厚度一般是1.59mm
四、介电强度试验方法有:
GB/T1408.1-2016;
IEC60243-1:2013
GB/T1408.2-2016;
IEC60243-2:2013
ASTM D149;
GB/T1695-2005;
五、试样制备与处理:
根据测试产品规格及测试要求,采用模塑成型或机械加工方法制备试样。与电极接触的试样两表面要平行,并且应尽可能平整光滑,试样厚度一般不大于3mm,当厚度大于3mm时,单面成(3±0.2)mm,未加工面应与高压电极接触。
注意:不同厚度的试样其结果不能进行比较。
对于垂直于材料表面的试验,要求试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防止试验过程中发生闪络。
(注:闪络:试样和电极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煤质承受电应力作用时,其绝缘性能损失,由此引起的试验回路电流促使相应的回路断路器动作)
试样的几何形状见下表,每组试样数量不得少于3个:
项目 | 试样 | 尺寸/mm | 适用范围 |
一般试验 | 板状 | 方形:边长≥100 圆形:直径≥100 | 包括薄片、漆片、漆布、板材及型材试样 |
型材 | |||
管材 | 长100-300 | ||
带材 | 长≥150,宽≥5 | ||
沿层试验 | 板状 | 长100,宽25 | 板对板电极 |
长60,宽25 | 针销对板电极及锥销电ji | ||
管棒状 | 高25±0.2的一段管 | 板对板电极 | |
长100 | 追销电ji | ||
高30 | 针销对板电极 | ||
表面耐压试验 | 管棒状 | 长150±5 |
试样预处理应遵循测试材料的产品规格进行。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则试样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条件下不少于24h。
六、试样条件:
(1)常态实验环境条件: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
(2)热态实验或潮湿环境实验条件由产品标准予以规定。
(3)实验煤质:介电强度试验应尽量在接近测试材料的实际使用环境的煤质中进行,同时应避免测试中发生闪络。选用的煤质不应与被测试试样发生反应。通常选用的液体煤质应符合IEC 60296:2003的变压器油,当在矿物油会发生膨胀的材料,也可以采用其他液体(如硅油)。对击穿电压值相对较低的试样,可以直接在空气中试验。
七、实验步骤:
(1)选择试样,并根据产品要求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2)调节环境的温湿度并选好试验煤质。试验环境的调节:常态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热态或潮湿环境的试验条件按产品标准规定调节。试验煤质:气体煤质一般采用空气,液体煤质用变压器油或耐高温的气缸油。
(3)测量试样厚度。用厚度测量仪在试样测量电极面积下,沿直径测量试样厚度不少于3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厚度,测量误差为±0.01mm。
(4)试样经测厚和预处理后,再用绸布蘸上对材料无任何作用的溶剂擦净表面,装入仪器内两电极之间,保持良好的接触,开始试验。
(5)测试介电强度。
(6)耐电压实验。
八、实验结果:
(1)击穿的判断:在电击穿时,回路中的电流增加和试样两端电压下降,使断路器跳开或熔丝烧断。试样沿施加电压方向及位置有贯穿小孔、开裂或烧焦等痕迹。如果痕迹不清,可用重复施加试验电压来判断。
(2)介电强度计算:按式(5-15)计算
Eb=Ub/d
式中: Eb-击穿强度,KV/mm;
Ub-击穿电压,KV,以各次实验的算术平均 值作为实验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d-试样厚度,mm。
以5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如个别实验值对平均值的相对误差超过15%,则另取样进行5次实验,实验结果由10次实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九、实验设备:
ZJC-50KV介电强度测试仪
ZJC-100KV介电强度测试仪
试验主机由高压变压器、调压变压器、保护电路等部件组成:
十、介电强度测试装置(高压试验变压器)的维护:
(1)要经常检查仪器室外及室内接地是否可靠。
(2)参加试验人员必须遵守试验装置使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安全。
(3)试验电压通常应不大于仪器最高工作电压的80%(如≤80kV)。
(4)随时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应避免仪器工作媒质受到脏物污染。
十一、影响因素
(一)试样的厚度
随试样厚度增加,介电强度减小:
在击穿中,既有电击穿,也有热击穿。
从热击穿理论来讲:
试样厚度增加,散热条件变坏,促使单位厚度的击穿电压降低。
从电击穿理论讲:
当试样较薄时,电子加速时间相应地减小,电子不易从电极上逸出,其介电强度也相应增加。
(二)升压速度
以电击穿为主的试样,升压速度的影响不大;
以热击穿为主的试样,随升压速度提高而增大。
试样 | 升压速度KV/S |
0.5、1.0、1.5、2.0、2.5、3.0、4.0、5.0 | |
介电强度 E KV/mm | |
聚氟乙烯电缆料 | 25.6 27.3 26.8 26.8 26.0 25.7 |
酚醛纸基层压板 | 15.6 16.8 19.2 16.9 16.6 18.5 21.9 |
(3)电极倒角r:
电极与试样接触平面边缘形成的半径r的角称为倒角。
当电极面积变化不大时,介电强度变化不大,
当电极变成半圆球状(r很大),介电强度变化较大。
边缘效应,靠边缘处场强非常大的现象。
由于边缘效应,电极边缘间的介质容易已被击穿。
而边缘处场强的大小与倒角r有关系,
一般r小,场强变大,所以,标准方法中规定r=2.5mm。
电极倒角r的影响:
电极倒角半径 r | 介电强度kv/mm | ||
PVC电缆料 | 酚醛压塑料 | 酚醛基层压板 | |
1.75 2.00 2.50 3.00 12.5 | 24.8 25.9 26.0 26.0 30.4 | 14.0 13.7 13.3 13.3 15.2 | 20.0 19.0 19.4 19.4 21.8 |
(4)试验环境
多数材料在低温下,介电强度与温度无关,
当温度升高至某个高度,介电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湿度增加,介电强度也下降。
水分进入试样,电导变大之故。
(5)试样加工
不良的加工方法会在材料中形成缺陷,
例如弱的熔接缝、气泡流线和杂质颗粒,都会使介电强度降低30~60%,降低程度随缺陷的严重程度而异。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介电强度试验机
一、主要技术参数:
设备名称:计算机控制电压击穿试验仪
测量范围:0-100kV 功率:10kVA 漏电流:1-30mA 升压速率:0.1kv/s-5kv/s
输入电压:AC 220V±10%
电源频率:50-60Hz
高压变压器功率:5kVA
输出电压:AC 0~50kV ,DC 0~50kV
测量精度:±1%
测量范围:1kV~50kV
升压方式选择功能:1;连续升压;2;逐级升压;3;瞬时升压。
升压速率设定功能:0.100 kV/s ~ 5.000kV/s
外形尺寸:1000mm*700mm*1400mm(ZJC-50E产品);
测试材料:绝缘材料类;
符合标准:GB/T1408.1-2016;IEC60243-1:2013;GB/T1408.2-2016;IEC60243-2:2013;ASTM D149;GB/T1695-2005;
可选配:高温空气中测试;高温油中测试;
二、相关产品:
ZJC-20E电压击穿/介电强度试验仪GB/T1408.1-2016;IEC60243-1:2013
ZJC-50E电压击穿/介电强度试验仪GB/T1408.2-2016;IEC60243-2:2013
ZJC-100E电压击穿/介电强度试验仪ASTM D149
ZJC-150E电压击穿/介电强度试验仪GB/T1695-2005
ZST-121体积表面电阻测试仪GB/T 31838.2-2019; IEC 62631-3-1:2016;GB/T1410
ZST-122体积表面电阻测试仪 GB/T 31838.3-2019; IEC 62631-3-2:2015;GB/T1410
ZST-212全自动体积表面电阻率测试仪 GB/T 31838.4-2019; IEC 62631-3-3:2015
ZJD-A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定仪GB/T1693-2007;GB/T1409-2006
ZJD-B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定仪ASTM D150-11;GB/T1693-2007
ZJD-C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定仪GB/T1409-2006;ASTM D150-11
QS37a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定仪GB/T1409-2006;IEC60250
ZJD-87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定仪GB/T1409-2006;IEC60250
ZDH-20kV耐电弧试验机GB-T 1411-2002;IEC61621-1997
LDQ-5全自动漏电起痕试验仪 GB/T4207-2012;IEC60112-2009
ZLD-6kV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GB/T 6553-2014;IEC 60587-2007;ASTMD 2303-2013
CR-400A毛细管流变仪 GB/T25278-2010
TR-200A转矩流变仪
M-200A橡塑摩擦磨损试验机GB/T3960-2016
XRW-300HB热变形维卡温度测定仪GB/T1633、GB/T1634、GB/T8802、ASTM D1525、ASTM D648
XNR-400H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GBT 3682.1-2018 ;ASTM D1238-2013;
CZF-5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GB-T2408-2008;(ANSI/UL94 -2006);GBT10707-2008
JF-5氧指数测定仪GB/T 2406.2-2009
ZRS-2灼热丝试验仪GB/T5169.10-2006;GB5169.11;GB4706.1
ZY-2针焰试验仪GB/T4706.1-2005;GB5169.5
三、过往用户名单:排名不分前后
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 四川大学材料学院 |
中航飞机贵州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烽火机械厂 | 中国计量大学 |
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 | 广东时利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唐山中车绝缘漆厂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北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乐来汽车分析测试有限公司 |
浙江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国检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SK化学 |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检验院 |
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温州市鹿城区科学技术局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吉林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 | 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河北省应急管理厅 |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 |
许继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 | 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 |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 温州市鹿城区科学技术局 |
湖南把兄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宁夏宁煤集团 | 大连电瓷集团输变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无锡有限公司 | 天津泽西矿产加工有限公司 |
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 | 江苏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 |
方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上海安彼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
广东计量测试技术服务中心 | 惠州市三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中国一汽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霓佳斯工业制品有限公司 |
广东四方威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
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阿科玛(常熟)氟化工有限公司 |
江苏华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 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江苏宏景电气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电力公司 |
沃奇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南京东爵有机硅南京有限公司 |
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巨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帕卡机电配件(佛山)有限公司 | 北京明士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高亚绝缘子有限公司 |
产品咨询